电影《黑处有什么》尚未上映就引发热议,这部堪称中国版《杀人回忆》的电影目前已正式定档,随着电影海报的曝光,不少观众也开始关心凶手究竟是谁?
由王一淳导演的电影处女作《黑处有什么》定档10月21日,这部长片处女作曾斩获第9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此后又相继入选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纽约亚洲电影节、澳大利亚悉尼电影节等十余个国际电影节。
导演王一淳在20多岁写下这个剧本,注入她于90年代初在河南长大的记忆。80-90年代,于中国而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而王一淳却并未倾注太多感情色彩,电影本身就像手术刀一样精准。
80-90年代的社会侧写
《黑处有什么》的故事从一桩强奸杀人案开始,引发了这个平静小镇的恐慌。当第二个受害者出现后,警察逮捕了所谓的“真凶”。但没过多久,又一具尸体被发现了……虽然故事背景被设定在1991年初,但《黑处有什么》的情节,可以说是整个80-90年代的社会缩影。
20世纪80年代,社会经济上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而随后的经济政策又导致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经济紧缩,整个经济滑入低谷。这段时间案件频发,许多震惊全国的大案正是那时候发生,一时社会人心惶惶。
为了整顿这种情况,1983年迎来严打,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抓捕“犯罪嫌疑人”,声势浩大。虽然打击了很多犯罪分子,但囿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落后,所以也出现了一些“抓错人”的情况。
导演王一淳为了写这个故事,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了很多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片中,女孩曲靖在警察之外,开启了关于凶手是谁的一套自我探寻。
王一淳在采访中曾表示,“我想讲一个凶手是谁并不重要的故事。因为在更广义的维度上,凶手可以是每一个人:来自家庭、学校每个角落的冷暴力、浮夸、对个体尊严的漠视,都在助长着黑暗中的恶之花。” [!----]
开启一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在看《黑处有什么》的时候,很多细节想必会得到观众的共鸣。无论是曲靖一家的相处模式,还是其它时代气息浓厚的元素,如Beyond、《橄榄树》。
曲靖与其父母的互动模式也并不让人陌生。曲靖的父母相互讽刺,对女儿尤其简单粗暴:母亲无视曲靖青春期的转变,而父亲将她散发出的女性气质视作一种危险。
这一家的冷暴力就像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的缩影。也因为父母那代人经历过大饥荒,所以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更多是以养育之恩来体现,而非尊重。
而这些大背景都是从一个少女的视角窥探。她对即将到来的成人世界的好奇,对凶案真正幕后凶手的揣测,都如当时的社会一样,是一艘航行在黑暗迷雾的船,不知何时能够抵达。
中国版《杀人回忆》
电影《黑处有什么》有一个很响的名号——“中国版《杀人回忆》”, “依附于”名作之下的作品,往往更让人提心吊胆,但它却在影评人中间享有奇高的赞誉,并一举拿下了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及影评人“费比西”奖。
故事说起来有点老土:1991年春夏之交,月黑风高的晚上,一起奸杀案打破了小城往日的平静。在出身法医大学的曲警官和五大三粗、以直觉办案的张警官交锋下,强奸案还是一件接着一起不断发生。曲警官的女儿曲靖正值青春,她的小世界由大时代推动着不断变化,观众也借着她的眼睛走进这一起恼人又神秘的案件……
披 着《杀人回忆》连环强奸杀人案的类型片外衣,《黑处有什么》在不落窠臼地重现一个时代最富特点的细枝末节的同时,还能用平顺的笔法勾勒出一个经历青春迷茫 与隐痛的女孩真实的生命体验,层次丰富,立意不凡,在近年来多如狮子座流星雨,却陷于营造下三滥“疼痛体验”的青春片中显得鹤立鸡群。
王一淳的故事推理能力很单薄,但是她又能将软肋转为优势,拆空一个类型片的血肉,以文艺情怀补之,可见其潜力。 [!----]
从《小武》开始,中国独立导演开始用流行音乐为影像渲染时代感,在国际上饱受赞誉,也让歌曲《心语》成为八十年代的标志。《黑处有什么》中的流行乐确实也具有标签意味,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然而,影片中小女孩曲靖却借着一首Beyond的《海阔天空》和一个青涩且不懂得表达感情的男孩子产生了感情。
这样一来,流行音乐就不再仅仅是时代的符号象征,它还成为女孩整个生命长河中的一个记忆锚点。这种处理手法在青春片中不少见,但青春片中的音乐很难作为时代标签点醒一代人的听觉体验,《黑处有什么》能“脚踏两条船”没掉进河里,也是一个小惊喜。
丰满的剧本除了补足导演尚待提高的影像叙事能力,也为电影赢来了不少一直浸润在类型片中的普通观众。《黑处有什么》有一种莫名的魔力,能让观众在观影结束之 后不去追究连环杀人案在设计和逻辑上有多么“过时”,叙事根基多么薄弱,而是全身心沉浸在影片所构建的,飘荡着李丽珍甜笑与Beyond深情贝斯的九十年代中。
女性的故事可能还是得女性来拍
近期被人不断提起的《少女哪吒》其实非常适合与《黑处有什么》放在一起谈谈,毕竟这两部片子的相似性多到了让人无法不联想的地步。
《少女哪吒》与《黑处有什么》都旨在通过展现女性青春的方式回望九十年代,然而前者过于拘泥于“叛逆(哪吒)”二字,而失去了最大程度映射时代的韧性,仅在美术和画面上创造了所谓的怀旧感,晓之于理,却无法动人以情,这种缺憾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少女哪吒》“情感营销”的宣传方向。
不可否认,李霄峰的画面叙事能力比《黑处有什么》实在强出了不止一点两点,可能为了传达某种“艺术企图”,《少女哪吒》选择在最重要的情感共鸣上拒人以千里之外,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我不喜欢《少女哪吒》,但也不会给它差评。 [!----]
让一个男导演去拍一个以情感渲染著称的女作家写出的故事,重冲突而轻动机大概也诚实地表达了男性无法理解女性的心理。所以,女性的故事可能还是得女性来拍。
《黑处有什么》不加雕琢却浑然天成的叙事节奏呈现了女导演在情感表述上的天然优势,靠直接生命体验塑造的角色确实秒杀了一切靠代入、靠情感冲突塑造出来的“纸片人”。
导演能够饱满又平心静气地讲一个“正常的”故事,给如今充斥着“残酷”、“矫情”的青春片及“晦涩”、“不说人话”的文艺片小正了一回名。
当然,作为一部处女作,《黑处有什么》的粗糙也无法忽视。为了营造扑朔迷离的惊悚感,影片中莫名其妙多出了不少廉价的环境音,配音前后不均衡,十分让人出戏,在这一点上,远不如原来粗剪版统一干爽的风格来得舒适。
相较于《少女哪吒》,很容易看出《黑处有什么》在影像表达上的缺憾——将技术上的话语权过度托付给摄影师或者副导演,或多或少地削弱了导演作为电影作者的表达,全片缺乏独特而统一的影像风格,使得成片更像国产电视剧而不是一部独立电影。
据悉电影《黑处有什么》将于10月21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