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曾在韩国受到了君主韩昭侯的重用,委托他在韩国实行变法图强。申不害在韩国进行变法十来载,提升了韩国的综合国力,但是改革并不彻底,因此韩国虽然有起色,但是仍然处处受到欺辱,可以说变法并不是很成功。最后,申不害还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申不害(前420年-前337年),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为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术’派代表人物。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史记》在《老子韩非列传》后面写他是“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申不害少年从学黄老(黄帝、李耳),以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并且可以互相转化,如“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等。主张国君依法治国,实行严刑峻法,以术驾御群臣,操生杀之权。
申不害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著称,是三晋时期法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申不害也是早期的法家。史记有“著书两篇,号曰申子”的话,汉书有“申子六篇”的话,但全都亡轶了。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
[!----]
郑国灭国之时,申不害年岁约在20—30岁之间。作为一个亡国之贱臣,申不害可能杂学诸说。因为在他之前的管子、李悝、慎到的学术理论中都有“术”的成份。有人根据申不害思想中有道家思想的痕迹,认为他是由道入法,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把他的思想仅归为道法两家。
申不害相韩时,韩国已处弱势。韩昭侯即位不久,颇具雄心,任用贱臣申不害即为一例,申不害才华得有用武之地。“形名参同”是申不害发明的行政管理方法,申不害研究报告认为,君主的个人能力是绝对有限度的,那对于臣下就必须施行较客观方式来衡量其执政成效。
由官员先行向上进行任务预算申报“名”,再以其完成的限期实际成绩“形”,进行二者间的差异分析“参同”,来做为对官员的成效考核。据说,申不害能够得以施展才华还与“围魏救赵”有关。当时,魏国包围了赵国,赵国的君主赵成侯派人向韩国求助。
此时,韩昭侯拿不定主意,便问申不害的想法是什么。申不害当时没有回答韩昭侯,私下,申不害多方打听知道韩昭侯想带兵前去解救赵成侯,于是申不害顺应了韩昭侯的意见,建议他前去救人。韩昭侯对申不害有了很好的印象,后来,韩昭侯提拔申不害作为韩国丞相,开始变法。
[!----]
但是申不害变法并没有像同一时期的商鞅变法一样获得了成功,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申不害变法以失败告终。失败原因在于申不害把希望寄托在了君主身上,如果君主贤明或者在政治上有独到的见解,那么他所出台的政策就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反之,君主如果没有能力,那么国家就不会多有发展;除此之外,申不害虽然是法家代表人物,但是他提倡的法并有一视同仁,如果贵族阶层犯了错事,还要看君主的脸色。所以,申不害变法不根本,最终还是失败了。
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在韩国死去,历史中并没有记载申不害是怎么死的,申不害活了48年,其死死法说是老死的,亦有人说是病死的,毕竟死的时候年龄也不大。
后来申不害的人物形象被拍成影视作品,在影视节目大秦帝国中申不害是战死沙场的,这种死法与战士一样为国捐躯。但是亦有人说申不害变法失败,申不害是自杀而死的。关于申不害的死法历史无从考证,我们也只能由此推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