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名臣曾国藩是怎么死的 他都有哪些子孙后代存世

历史
阅读:
2023-05-24 15:10:01

  曾国藩是清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手创办了湘军,以湘军之力为满清朝廷扫清六合,平定内乱。说他是清朝力挽狂澜的任务一点也不为过。那么他一生功名赫赫,最后是怎么死的呢?他都有哪些后代留存于世?

 

  曾国藩,原名曾子城,字伯涵,号涤生,男,汉族,公元1811年11月26日生,属相羊,星座射手座,湖南娄底人,进士学历,官至大清王朝的江苏、浙江两省省长兼两省军区司令员、北京市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两院院士职称,副国家级上将军衔,是清朝文人而封武将官衔的第一人。
 


 

  曾国藩是清朝杰出的政治家,《清史稿》中誉其为“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他还是军事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他还是理学家,继承发展了儒家学说;他还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曾国藩的身高 1.65米,他的容貌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眼睛是棱角分明的三角形,平时看起来就像睡着了一样。

 

  然而一旦有客人来访,他在交谈中习惯与客人的目光对视,两眼放电,寒气逼人,见者竦然。他蓄有浓密而好看的胡须,整个人显得威严和厚重。他走路沉稳,迈着官步,端庄里透着威武。他的言语不多,迟缓却是掷地有声。曾国藩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祖父曾玉屏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阅历丰富。

 

  父亲曾麟书是秀才出身的乡村教师。曾家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他有四个弟弟,四个姐妹。他的弟弟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都是他在湘军中的左膀右臂。曾国藩22岁考中秀才那年,娶了父亲的好朋友之女欧阳氏为妻。曾国藩有二子五女,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长子曾纪泽,官至清朝国防部副部长。

 

  次子曾纪鸿,著名数学家。后裔中有曾宪植,是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玄孙女,叶剑英元帅的夫人。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说 “足为吾人之师资”。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笔者就按照《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理念,以倒金字塔的方式来概括他的一生功过。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守孝。

[!----]

  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些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1853年,曾国藩积极响应清政府的号召,在其家乡湖南,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传销式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武装——湘军。

 

  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士兵则招募湖南农民为主,薪俸为其他部队的三倍左右,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1854年,湘军陆水两军共计一万一千五百人,会集湘潭,誓师出征。但是曾国藩出师不利,初战在岳州、靖港败于太平军,接连吃败仗,曾国藩曾经绝望到跳水自尽,幸亏被部属救下。他在上书清廷汇报战况时,也只能以“屡败屡战”自嘲。

 

  但后来,他重整旗鼓,严格军纪,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曾国藩充分利用湘军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让他们抱成一团,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很快他们就收复了岳州、武昌,逼迫太平军退出湖南。1858年,湘军攻占九江,1860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

 

  1864年,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取得了与太平天国战争的全面胜利。湘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格,是其勇猛善战的重要原因,也使湘军威震天下。故有“天下无湘不成军”之说。但是清朝帝国受太平天国重创之后,已是奄奄一息。湘军成为与太平军抗衡的主力。

 

  当军事较量的天平倾向曾国藩之际,他的部将和幕友纷纷劝他黄袍加身。加上当时幼主新立,寡后临朝,废除祖制,朝政混乱不堪,而曾国藩重兵在握,威振东南,改朝换代,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曾国藩想不想当皇帝?能不能当皇帝?他为什么不当皇帝?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

 

  从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中,从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中条分缕析来看,对曾国藩为何不当皇帝这件事,得着重从两个方面来予以剖析。从主观上来说,曾国藩本人并没有要当皇帝的想法。这是因为:第一,曾氏由一个家世寒素的农家子弟,能做到京师大员,完全出于皇家的提拔。

[!----]

  对满人的这个皇族集团,曾氏始终心存感激。第二,曾氏乃理学忠实信徒,以诚立身,他不可能做一个前半生与后半生截然相反的人。第三,曾氏一向服膺儒家的仁爱学说。若要当皇帝,必定将再次挑起内战,老百姓将重新陷于战乱之中,他将被世人骂为不仁。

 

  第四,打下南京时的曾氏已体弱多病,不能再胜任军事统帅之责。第五,曾氏自己不长于带兵打仗,战事还得靠其弟国荃。赵氏兄弟的故事,他非常清楚,即便黄袍加身,到头来坐天下的很可能是曾国荃的子孙。从客观上来说,曾氏亦不具备争夺帝位的实力。他的嫡系吉字营打下南京后便彻底腐败,不可再用。另一支嫡系水师,在未来的北方战场上,因缺乏河流可用而失去优势。

 

  此外,本来就松散的湘军集团,将会因此而立即四分五裂。左宗棠有可能率先举兵讨伐,刘长佑、刘坤一、刘岳昭也一定会遥相呼应。曾氏将很快处于孤立状态。朝廷为防患吉字营,也早已在南京城内外作了周密部署。即便是曾氏想效法赵匡胤,他也多半不会成功。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午后在自家后花园散步时,突发脑溢血,手脚发麻,舌头发硬,不能讲话。长子曾纪泽搀扶着回到书房,端坐四十五分钟逝世。当月,清朝政府闻讯,停朝会三日。追赠“太傅”职位,谥“文正”称号。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湖南长沙金盆岭。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湖南望城县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从发病到死亡只有短短45分钟。长期以来,只有少数学者文章中提到曾国藩之死与肝病、眩晕、高血压甚至心情郁闷有关,大多数著作对曾国藩死因语焉不详。曾国藩死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1872年3月12日),时年62岁。他死前1个月在日记中记载的3次反常现象。

 

  会客时“右脚麻木不仁,旋即发颤,若抽掣动风者,良久乃止”;4天后,曾国藩到城外迎客,“在途中已觉痰迷心中”,随后3次欲与人说话皆“久说不出”。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的一份奏折中,曾国藩提到自己呕吐的老-毛病复发,之后“忽然眩晕,左手左脚疼痛异常,抽搐数次,起坐不便”。根据1993年国家中医学会制定的中风先兆诊断标准,发现这些正是中风先兆。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