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钟子期关系到底多好 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真的吗

历史
阅读:
2023-05-24 12:10:01

  俞伯牙是春秋时楚国人,他精通音律,琴技高超。相传有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风景。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忽然有人在驻足欣赏,俞伯牙发现了这个内行,两人相见恨晚。后来钟子期去世,俞伯牙感慨世间再无知音,于是他在钟子期的坟前弹奏了最后一曲,随后将琴摔毁,发誓此生不再演奏。

 

  据说当时俞伯牙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后来,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知音难觅,知己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传说中,俞伯牙是个愤世嫉俗的人。又一次,俞伯牙坐在晋国国公府内,面无表情。透风的大厅中,凉风习习,让人感到舒服极了。一众士大夫沉醉无声,只留下袅袅的琴音,回溯飘荡!漫天飘动的纱般帷帐微妙起舞与伯牙的琴声相辅相依,浑若天成。

 

  秋风中肃杀的秋叶也在这天际漫天飞舞,一曲《白雪》隐隐间竟然透露出了寒冬的凌烈让这天色也冷淡了三分。俞伯牙兀自收了琴音,将举过胸口的酒一饮而尽。烈酒入喉,温热间崎岖缠绵,在心底却是一声哀叹:该离去了!俞伯牙将几案上的瑶琴抱住,凛凛地走出了国公府,丝毫没有给在座的士大夫一丝颜面。

 

  晋公坐在上首仍然沉静在悠扬的琴声中,自从晋国的琴师师旷作古,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弹奏出这么婉转雅致的《白雪》曲了。风舞动的沉醉,唤醒了微醺的晋公。晋公拍案叫绝叫嚷着:“好!好啊!来人,与伯牙先生千两赏金!”“国公!伯牙先生已经走了!”

[!----]

  旁边伺候的宫人轻声提醒道!晋公一阵错愕:“走了?呵呵!走就走了吧!”堂内顿时变得有些压抑,恍惚度过一季春秋的士大夫们这才缓缓醒了过来,伯牙的琴声洞彻心扉,即便是烈酒美食也难以匹敌!纱般的帷帐被吹来的秋风携带着漫天飘荡,空气中怨气横生!晋公一摆衣袖冷冷地离开了琴堂,晋国离了你伯牙难不了还听不成琴音?

 

  那一夜,伯牙随着师傅成连离开了晋国,前往东海上的蓬莱小岛去寻找成连的师傅方春子!风涛骇浪,飘摇的小舟缓缓地驶进了岛屿,在这人迹罕至的岛屿上,成连独自一人去寻找他的师傅,俞伯牙便在这岸边停留。鸟语花香,惊涛骇浪,往来穿息的猴群熙熙攘攘,在这柔软的沙地上,耳闻着涛声茫茫,鸟声袅袅,嗅着花香草嫩!

 

  俞伯牙将身上的瑶琴抱出,洋洋洒洒的音符在琴上抖露,那不同于往昔:拨动的琴弦似是神来之笔,奏响着属于伯牙自己的春色,属于伯牙自我的幻境!那是人世间万事万物最高的表现:琴人合一,此刻伯牙感觉他就像是这琴音一般,在这浩淼的宇宙中高歌在这宇宙中放恣的舞蹈!

 

  这悠扬的琴声,就连没有灵智的猴子们都陶醉,就连熙熙往往的潮声也平静了下来!此刻,伯牙已然领悟到了琴音的真谛,不同于在国公府内那时演奏的悲怆,而是此刻了然于心境!此后历代史书资料关于俞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篇。

 

  列御寇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提到了俞伯牙的简介,还提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除此之外,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书中写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 由此可见,俞伯牙的琴艺非常高超。话说,俞伯牙自幼聪慧灵敏,并且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值得一提的是,俞伯牙的老师是当时名气颇大的琴师成连。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