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又是怎样被赶下台的

历史
阅读:
2023-05-20 06:10:01

  现第一个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是霍家,凭借霍光的权势,霍家登上了汉朝权力的顶峰,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后来,西汉末年的王家则更进一步,直接将皇帝老儿赶下台,自己当起了皇帝。这个牛人是王莽,然而,他登上皇位不久,农民起义轰轰烈烈,最后新朝昙花一现,王莽身死国灭。

 

  作为外戚身份,虽然尊但却不贵,因其家道中落。但少年王莽并不气馁,他明白一切都可与向别人索取,但只有自己的修行必须靠自己。所以勤奋,听话,懂事是王莽给天下的第一印象。但乖宝宝是成不了事情的,王莽懂得两个道理,实则上这两个道理让他成一个小人物最终成为一代枭雄。
 


 

  有人肯定要说了,连接不是互联网时代的?当然不是,2000年前虽然没有互联网,但王莽懂得用书信,用走访亲友的方法取得与他人的连接。当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

 

  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论语》。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王莽懂一个道理,如果自己想上位,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与他的叔叔连接,与他的姑妈连接。众所周知王莽的姑妈是汉朝太后,他的叔叔则是大司马。

 

  而如果自己想上位就必须显得鹤立鸡群,果不其然如此高尚的王莽不仅在天下得到了美名,更是引起了其姑妈,叔叔的注意。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

 

  朝野的名流都称赞歌颂王莽,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当他欺骗了所有人的时候,他也在抵戏他的竞争对手,鬼谷子认为谋划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公开的不如隐秘的,隐秘的不如连接结盟的。人是群体动物,仅靠自己是不能成就大事的,所以结盟才是最好的方式。王莽懂得这个道理。

 

  王莽的表兄、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发迹在先,地位超过了王莽,而且他善于阿谀奉承,又曾为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出过力,深受汉成帝信任,很快升为卫尉,掌管皇宫的禁卫,成为九卿之一。这时大司马王根准备退休,很多人认为淳于长应继任大司马。王莽为了扳到他仕途上的竞争对手,秘密地搜集了淳于长的罪行。

[!----]

  然后王莽利用探望的机会告诉王根,淳于长暗中为接替担任大司马已做好了准备,他已经给不少人封官许愿了;同时又说出淳于长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之事。王根大怒,要他赶快向太后汇报,王太后让成帝罢免了淳于长,查清了他的罪行,在狱中将其杀死。于是王莽顺理成章的成了大司马。

 

  作为野心家,权谋大师,布局30年,最终一跃成为开国皇帝,王莽与其他的奸人不同,他懂得反应,甚至也因此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试图为他翻案,就是因为他太懂得欲擒故纵,太懂舍得之道了,为了目的,他舍弃了家产,甚至舍弃亲生儿子的生命。

 

  比如为皇帝选取皇后,王莽提出条件,只有自家女儿不能参加,天下人皆可。对于封官问题上,王莽要求把自己的爵位分给其他人,把自己的财产捐给天下百姓。这一招欺骗了他的叔叔,姑妈,皇帝,也欺骗了天下人,认真后世的人。他的舍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江山。为了得到江山,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当所有人都翘首期盼王莽开创盛世的时候,事情却出乎意料。王莽登基后,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

 

  因此于天凤四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及绿林大规模的反抗。最终王莽断送了自己和自己一手开创朝代的命运。作为一个失败者,王莽理所当然的被看做盗国贼,被绿林起义军斩首的倒霉者,在中国的历史上,王莽被摆在了一个十分尴尬和难堪的位置上,受到人们的讥讽和嘲笑。

 

  但《汉书·王莽传》中的王莽与历史中为人们所熟知的王莽大相径庭:“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

[!----]

  王莽并没有沾染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恶习,他做官后,严于律己,从不用特权,以权谋私。而且他的亲人犯了罪,他一样不容情,但可惜,这些都是他当皇帝之前的作为。不过,从他当皇帝前的表现来看,王莽才德兼备,并非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王莽才能有机会进入西汉末年朝廷的权力核心,获得最大的权力。

 

  当上皇帝的王莽,并不穷奢极俗,而是千方百计为国家富强、百姓富裕而想办法。王莽改制的第一个作为就是停止土地和奴婢的买卖,缓解当时社会日益尖锐的矛盾,但他的这些做法触犯了当朝达官贵人的利益,他们集体上奏,逼得王莽不得不中止这项举措,他托古改制的条例刚一实行就遭到了挫败。

 

  不过王莽继续改制,他希望能振兴经济,于是就通过“五均六筦”节制商人们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者的猖獗活动。但同样地,这也是触犯了富商巨贾的权益,他们极力阻挠,导致王莽后期推行了几次的货币改革都没有成功,这些非但没有缓解了社会矛盾,反而引起了更大的社会动乱。

 

  与此同时,王莽新建立起来的政权也岌岌可危,终于在最后的农民起义中垮了台,但历史上篡位的并不止王莽一个人,东汉末年的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国;司马炎夺取魏朝政权,建立西晋等等。可后人并未对这些篡权者加以恶评。而王莽这个篡位者却遭恶评连连。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

 

  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问杜吴王莽的尸身在哪,杜吴告诉他在“室中西北陬间。”公宾就斩了王莽的首级,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杀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体。百姓们听说王莽的首级在宛市,‘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新朝皇帝王莽暴死,时年69岁。

 

  新朝灭亡,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遂被焚毁。后代学者将其失败原因归结为历史的局限性,认为在王莽时代,他所能够想象的美好制度就是周朝礼制。久哥认为,他任性地开历史的倒车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他心口不一的个人品德。他表面上把民生挂在嘴上,实际上却干的是巧取豪夺的勾当。他只考虑王朝的生路,却不给民众以生路,焉能不败?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