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为何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揭秘吕后残忍毒辣的一面

历史
阅读:
2023-05-18 15:10:01

  吕雉在刘邦在位时还算的上是安分守己,即使历经诸多苦楚面对已经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必须得隐忍。但是刘邦一死,吕后多年来压抑的不满便全部都释放了出来,或许是出于嫉妒,或许是为自己将来做考虑,她残忍的将刘邦宠妃戚夫人砍去了四肢,并扔到了厕所,名曰“人彘”。吕后为何要如此残忍?

 

  吕后(?~公元前180)汉高祖刘邦之妻,名雉。秦时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认识刘邦,遂以吕雉许配。楚汉战争开始不久,吕雉和刘邦父母被项羽俘虏,置军中以为人质。汉王四年(前203),项羽因形势失利,被迫与刘邦讲和,吕雉和刘邦父母获释。次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
 


 

  吕雉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高帝十年(前197),陈豨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稀,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击陈豨,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

 

  吕后生汉惠帝刘盈及鲁元公主。刘邦嫌刘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笼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由于大臣反对,吕后又多方设法为刘盈辅翼,废立太子之事未成。刘邦死后,吕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谋尽诛诸将;后畏惧诸将拥有兵力,不敢下手。她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药使之变哑,置于厕中,名曰“人彘”。

 

  对其他刘氏诸王,亦加残害。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病死后,吕雉临朝称制,封侄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擅权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亲信。但其称制的八年期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

[!----]

  但是不管怎么说,吕后杀戚夫人都是历史上最残酷的虐杀事件,吕后也因杀戚夫人臭名昭著。吕后为什么要杀戚夫人?女人刁难女人肯定是因为男人,嫉妒而生恨。刘邦五十多岁得了刚二十岁的戚夫人,她能歌善舞,甚得刘邦欢心。不久,她还为刘邦生了个儿子。老年得子,刘邦别提有多高兴,起名刘如意,可见刘邦对此儿此妇的心情。

 

  这时候,三十多岁的吕后也早生有一子,名刘盈,并早被立为太子。自从有了刘如意之后,刘邦总觉得原太子刘盈不如这个小儿子刘如意,加之戚夫人从旁加话,刘邦决定废掉原太子,立刘如意为太子。废立之事受到满朝反对,久久不能如愿,后来此事终未遂愿,刘邦就一命归天死了。

 

  刘邦在死前想到将来自已不在时,儿子刘如意和戚夫人的命运问题,于是他采取了重重措施,应是万无一失的办法都用了。如:下令杀樊哙(他是吕后的妹夫握有重兵)、专派周昌去保护刘如意……但是,这一切都没能保护刘如意母子。因为无论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就是没杀吕后,他小看了自已这个原配夫人。

 

  刘邦一死,刘盈(吕后之子)当了皇帝,吕后当了皇太后,她掌握了朝纲。她大权在握后,然后轻而易举地就杀了那母子二人。吕后杀戚夫人是历史上最残酷的一事:她剁掉了戚夫人的手脚,刺瞎她双眼,把她耳和声带都弄坏,使她没了手脚,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

[!----]

  然后扔进厕所,称之谓“人猪“———吕后做此事,在历史上是著名的虐杀一件,吕后也因此臭名昭著。吕后何以这样憎恨戚夫人呢?废立太子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女人天然的疾妒之心,由疾妒而生忌恨!当年不满二十岁的吕后嫁给了四十好几的刘邦,夫妻艰难奋斗了那么多年,她因刘邦不知吃了多少苦头。

 

  刘邦打下了江山,在享受天下的时候,却冒出个年轻女人钻进自己丈夫的怀里撒娇受宠,吕后这样的女人岂不恨之入骨?!只是面对当了皇帝的丈夫她也无奈,只能忍受着压抑。一旦有了时机,她的报复将是无比狠辣的。戚夫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她有当皇后的野心,还要让儿子将来当皇帝,却没有与其相匹配的政治才能,离了老皇帝的宠爱也走向了尽头!

 

  有人说道折磨她成这样的吕雉为变态毒妇,也有人说道戚夫人不仅挑拨吕雉和刘邦,还想着要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之位,卖弄着刘邦对其的宠爱不知收敛,惨死也是活该。吕雉对戚夫人的酷刑实在残忍,吕雉当时已经年老色衰,就算换一个年轻漂亮的妃子也能胜过她赢得刘邦的宠爱,而戚夫人只是那个时候的佼佼者而已,吕雉杀了她一是想报这夺爱之仇,二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

 

  戚夫人从一个年轻单纯的女孩入宫,不知在宫中权力至上,她一心只围着刘邦转,在政治斗争上可谓是空白一片,如何能与老谋深算的吕雉斗争。而戚夫人不知给自己寻找后路,给自己落得个难以后退之路,还想着让自己的儿子替代太子之位,更是增加吕雉的怨恨,可怜一代美人落得个“人彘”的下场,如何能说她活该呢。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