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燕瘦环肥指的都是谁 竟成后人眼中红颜祸水的象征

历史
阅读:
2023-05-15 00:10:02

  古代除了四大美人,还有燕瘦环肥这一说法,一肥一瘦,肥指的是杨贵妃,瘦指的是赵飞燕。杨贵妃的大名已经无需多言,是唐玄宗最为宠幸的女人,也是古代富态美人的代表,而赵飞燕则是苗条美女的典型。赵飞燕是汉成帝的宠妃,正如李隆基宠幸杨玉环,她们不仅是美的代表,也是“红颜祸水”的代表。

 

  曾有记载说杨贵妃走几步路就会娇喘不已,香汗淋漓,因为她胖。而这胖正是皇帝喜欢她的一个理由。那时的李隆基已60多岁,白昼从事歌舞美学的打造,夜晚则借爱妃丰腴肥润的玉体暖身。赵飞燕,是汉成帝第二任皇后,她妖冶冷艳,舞技绝妙,受成帝专宠近十年﹔杨玉环的美丽,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们的故事流传千古,除了美丽外,她们的另一共同点就是不孕。
 


 

  赵飞燕,是汉成帝第二任皇后,她妖冶冷艳,舞技绝妙,受成帝专宠近十年,贵倾后宫。赵飞燕虽得专宠,却从未怀孕。史载赵飞燕为使肤色白皙娇嫩,把一种秘方配制叫作香肌丸的药丸塞入肚脐。这种丸药是由麝香、高丽参、鹿茸等名贵药物制成的蜜丸,将其放入肚脐内,确实功效显着,用后可使人肤如凝脂,肌香甜蜜,但该药之毒却会经久滞留积蓄在任督二脉内,令女人终生不孕。

 

  另外,有一点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女人太瘦,脂肪不够正常数量时,就会出现内分泌紊乱,不易怀孕。这是因为此时女人的卵巢难以分泌出正常水平的雌激素,而引发月经周期性紊乱甚至於闭经,有数据表明有6%的不孕症患者病因是体重过轻。在史料中,赵飞燕以身轻如燕而闻名,因她窈窕秀美,凭栏临风,有翩然欲飞之美,邻里多以“飞燕”誉之。久而久之,人们渐渐忘记了她的本名,而把她叫做赵飞燕。

 

  记载中说她轻盈的身材和出众的舞技,使得她在后宫嫔妃中如鹤立鸡群。她表演的一种舞步,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令成帝十分着迷。成帝为她举行的舞技表演设在后宫太液池中瀛洲高榭上。成帝以玉环击节拍,冯无方吹笙伴奏。赵飞燕随《归风送远曲》起舞。一阵风起,险些跌入池中,多亏冯无方抓住她薄如蝉翼的云水裙,才有惊无险。通过这次歌舞,皇帝怕她被风吹起,斥巨资盖了一座华丽的“七宝避风台”给她居住。

[!----]

  汉成帝又命宫女手托水晶盘,令飞燕盘上歌舞助兴,赵飞燕的绝妙舞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给汉成帝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成帝对她更加迷恋。你想一想,能在人手中所托盘中跳舞,该是一个多么骨感的美女啊。“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的美丽,估计是谁都不能抗拒的。而她受帝王宠爱的原因,也许正是她不孕的关键所在。

 

  李隆基热恋杨玉环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其中美貌是白居易所力图指证的头号理由。他的证词环绕美色的诸多方面:美貌(面如芙蓉,眉若柳叶)、美肤(肌肤白细腻得犹如“凝脂”)、媚态(当她婉转蛾眉、回眸一笑时,六宫粉黛都都失去颜色)、步态(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哭姿(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技春带雨,)如此等等。由於白居易的渲染,杨玉环被确认为中国四大美人之一。

 

  这个地位,几乎无人可以动摇。从而使得“春宵若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那么,杨贵妃的受宠仅仅因为她长得漂亮吗?这就让人怀疑了,因为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帝都不缺漂亮的女人,何况男人本身就有着喜新厌旧的心理,那李隆基为什麽独宠她呢?这也和杨贵妃丰腴的身体有关。

 

  曾有记载说杨贵妃走几步路就会娇喘不已,香汗淋漓,因为她胖。而这胖正是皇帝喜欢她的一个理由。那时的李隆基已60多岁,白昼从事歌舞美学的打造,夜晚则借爱妃丰腴肥润的玉体暖身。尽管有华清池可以暖身沐浴,但玉环的肉躯才是一个老人御寒的最佳物品。她宛如一张温暖的床褥,轻柔地裹住了老人瘦骨嶙峋的身躯。她就是皇帝最贴身的温泉,在他身边微微起伏和流动,老人在她身边安稳地睡去,像一个与世无争的婴儿。

 

  美人终究是要死的。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

[!----]

  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

 

  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

 

  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当然,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其实,杨贵妃在马嵬驿必死无疑。《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土的观点。

[!----]

  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而赵飞燕呢?赵飞燕就像是住在金笼子里的金丝雀,君王高兴了会赏你点东西,爱惜你一番,若是想不起你,就要一个人忍受孤苦的滋味。事实上,在君王宠幸赵合德后,赵飞燕确实做出些出格的行为,但是没有后人嘴里说的那么不干不净,荒淫无度。

 

  赵飞燕即使常常被汉成帝宠幸,却没有怀上一个龙子,这不禁让人猜想是何种原因。关于赵飞燕没有子嗣的问题,《西京杂记》里《飞燕外传》中的解释是姐妹二人为驻颜却老使用息肌丸以致不孕。这种丸药是由麝香、高丽参、鹿茸等名贵药物制成的蜜丸,将其放入肚脐内,确实功效显着,用后可使人肤如凝脂,肌香甜蜜,但该药之毒却会经久滞留积蓄在任督二脉内,令女人终生不孕。

 

  另外,有一点常识的都知道,女人太瘦,脂肪不够时身体就会出现内分泌紊乱,不易怀孕。在史料中,赵飞燕以身轻如燕而闻名,因她窈窕秀美,凭栏临风,有翩然欲飞之美,能在人手中所托盘中跳舞,这该是一位多么骨感的女子啊,想必是没什么脂肪的。这样看来,不孕就是自然不过的事了。

 

  绥和二年,汉成帝死在妹妹赵合德的床榻上,赵合德畏罪自杀,留下赵飞燕一人。难以自立的赵飞燕,拥立汉成帝侄子刘欣为皇帝,为感恩就尊飞燕为皇太后,赵氏家族一度地位显赫。期间,有大臣说赵昭仪罪甚大,家属要连坐,矛头直指赵飞燕,哀帝没有处理。

 

  元寿二年,哀帝崩逝,与哀帝不和的王氏集团东山再起,哀帝宠臣外戚遭受严重打击。后王莽将赵皇后和哀帝傅皇后一起贬为庶人,赶去看守自己丈夫的陵园,当天二人一同自杀,赵飞燕只比妹妹多活了六年便凄惨去世了。都只道红颜祸水,说起来不过就是因为她们的男人太昏庸、放荡、无能,或兼而有之。花开在这么龌龊的地方,就休怪红杏出墙了。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