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水镜先生是何方神圣 拥有大才却喜欢隐居山林

历史
阅读:
2023-05-13 00:10:02

  三国时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一向隐居世外不参与俗事,但这位世外高人却对当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正如当年的鬼谷子一般,虽不问世事,但手下一众出色的学生却东奔西走左右天下,相传诸葛亮就曾是他的学生之一。那么这位世外高人究竟有多“高”呢?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才能,受到世人的敬重。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颖川,正遇上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便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
 


 

  德操说:“您暂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做官的住宅。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

 

  “虽然有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声音洪亮的钟鼓,那就不知道它的声音之响。”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惊异,并称庞统是南州士之首,使庞统渐渐为他人所知。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精通儒家学说的人。司马徽客居荆州襄阳。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大儒宋忠齐名。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到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司马徽知道刘表心胸狭隘,一定会谋害善者,所以缄口不言,不谈论时势。有人对刘表说:“司马德操是奇士,但没有遇上知己。”后来,刘表亲自去拜访司马徽,并说:“人们所说的都是虚妄不实的话,这人只是一个小书生而已,他的见识和普通人一样。”
 


 

  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人均有交往,关系甚密。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汉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而诸葛亮、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不轻易投靠他人,并受到到司马徽的赏识。后来,依附刘表、屯驻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讨论世事。

 

  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刘备问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司马徽回答说:“诸葛亮、庞统”。同时,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刘备便以诸葛亮、庞统为军师中郎将。

 

  但是司马徽却也说过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个“不得其时”,应该是“天时”的时。可以这样总结一下武侯一生——随刘备之初,得心应手却天时不利;入川之初,全面施政却只能兴废定基;后主主政,大展身手却又事无俱细。到了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以在野身份客居荆州,身边是一无粮草二无士兵,况且身旁仅有数将,还不具备走向天下的时机。因为水镜先生司马徽是诸葛亮的启蒙老师,也算一位王佐之才,他和孔明,庞士元,徐元直,司马仲达及周公瑾等谋士一样,深知此时若真以兴复汉室为目标,无异于逆天而行,因为当时汉朝气数已尽,早已无复兴之望。
 


 

  所以当时诸葛亮可以说是极不情愿的投靠刘备,但是老师司马徽与挚友徐庶极力推荐,加上刘皇叔三顾之恩也不可推辞。所以天时过早(本就是逆天而为),地利还没有,人和也处于劣势。如此一来刘备怎能成功。所以说诸葛亮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得其主不得其时”。

 

  此外,传说中水镜先生司马徽与三国时期另一位牛人司马懿有些渊源,但是也有说法二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未曾谋面。具体就是司马懿和司马徽都是河南人,且老家相距不远,也就是说司马懿和司马徽之间是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的。但是不能忘记的是,古代的交通并不发达,120公里也算是比较远的了。

 

  有说法司马徽和司马懿都是司马迁的后代,并且是八代以内的事情。司马徽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隐士,其水平很可能超过诸葛亮、庞统之辈,因为“卧龙、凤雏”的名号就是司马徽给取的,可以理解为他在为诸葛亮、庞统打广告。当时出生名门的青年才俊司马懿不可能不知道中原有如此高士,而且这位高士还是自己的亲戚,其住所又如此之近,所以他们极有可能经常互通往来。不过真实情况如何并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