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例“撞库打码”案迎来刑事判决,一条由打码平台、“码工”组织者、“码工”三个层级构成的互联网黑灰产业链,被连根拔起。这也是阿里巴巴运用安全技术主动发现并向警方输送线索,进入刑事宣判的“撞库打码”第一案。
简单来说,“撞库打码”就是一种盗取、破解公民个人信息牟利的行为。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用户在多个平台使用同一账号和密码的习惯,批量登陆账号,盗取用户账号密码并售卖牟利。在登陆时需要对图片验证码进行识别(俗称“打码”),识别验证码的过程,依靠人工完成,这些人便是“码工”。
据公开信息,我国“网络黑产”从业人员已超过150万,市场规模高达千亿级别。
“撞库打码”这一典型黑灰产案的成功告破,得力于司法机关将法律与技术充分融合,快速、准确地研判新型网络犯罪;而阿里安全运用技术,主动发现并向司法机关输送线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图说:5月21日,全国首例“撞库打码”案在杭州余杭区法院宣判,三名被告人均判缓刑。)
互联网犯罪正在不断升级演化,打击互联网黑灰产业已经成为净化网络空间的重要任务。承办此案的杭州余杭区检察院员额检察官表示:“互联网黑灰产的治理离不开所有人共同参与,互联网企业需要提供技术性防控,及时向行政监管部门提供线索。”
为了更好地打击新型网络犯罪,2017年4月,余杭区检察院与阿里签署《惩防网络犯罪深度合作协议》,并设立“电商检察联络室”,由检察院分批派出网络犯罪案件办案骨干到阿里进行实地交流。
此次全国首例“撞库打码”案,正是阿里作为平台联动司法机关打击互联网黑灰产的一道缩影。此前,阿里安全已经通过技术手段,配合司法机关多次实现针对互联网黑灰产的刑事打击,如全国“组织刷单炒信入刑第一案”、全国首例“黄牛抢购软件”案等。
这些案件的成功落地表明,面对新型网络犯罪,司法创新愈发游刃有余;与此同时,一套以企业技术协助推动司法判例突破、打击互联网黑灰产的“阿里模式”也已经形成。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副教授表示,阿里安全输送线索,协助司法机关打击互联网黑灰产,有利于诉讼审判更有效地开展,进而保护网络安全,维护用户利益。
“多起互联网黑灰产刑事判决第一案的出现,具有示范效应和威慑效果,将影响司法系统对之后同类案件的处理,有助于对互联网黑灰产进行常态化、制度化治理和打击,实现社会共治。”高艳东指出。
据阿里安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阿里配合全国31个省(市)、6000余家单位协查调证,协查案件总量18.8万起;协同全国19省(市)、140余个执法部门,推送线索打击互联网黑灰产人员1万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