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投行化“突围”:一季度对外投资高达540亿元

互联网
阅读:
2019-10-15 16:45:26

导语:这家被创投界定义为中国最大、最活跃、出手最快、钱最多的投资机构,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天使、VC和PE,成为最强投手。根据笔者粗略统计,截至7月23日,2018年腾讯共投资了93家企业,投资规模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已经快要赶上腾讯2017年全年投资数量和规模。

在形势有些严峻的风险投资市场,依旧有两台发动机未曾放慢自己的投资步伐,首先就是腾讯。

这家被创投界定义为中国最大、最活跃、出手最快、钱最多的投资机构,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天使、VC和PE,成为最强投手。根据笔者粗略统计,截至7月23日,2018年腾讯共投资了93家企业,投资规模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已经快要赶上腾讯2017年全年投资数量和规模。

更为直接的印证是,腾讯一季度财报显示,仅仅是2018年第一季度,腾讯对外投资高达540亿元人民币,是其一季度利润的两倍有余。而从横向上来看,腾讯一季度投资数量比阿里多出一倍有余,比百度多出两倍,若从B轮前投资数量来看,腾讯已经位于VC前三。

“流量+资本”被视为腾讯的核心能力,其中资本开放策略更是为腾讯开辟出了一片新战场。

与阿里巴巴投资坚持与主营业务形成强互动不同,腾讯的投资边界远大于阿里,财务投资项目也不在少数。除此之外,腾讯还以LP的方式投资了二三十家基金,其中包括金沙江创投、红杉、经纬中国、创新工场、高榕资本、晨兴、中信产业基金等知名创投机构。

这些都让腾讯的投资风格越来越充满“投行化”特色。虽然腾讯表示投资并非为了修建护城河,但从“腾讯没有梦想沦为一家投资公司”的舆论混战,到内容领域与今日头条的胶着应战,本质上来看,腾讯投行化隐忧背后,依旧是流量焦虑带来的资本防御。

防御之一体现在投资范畴和投资阶段的扩大。如果说以往腾讯投资聚焦于游戏和社交两大主业,几乎全部通过控股或全资收购的方式,让这些业务实现内生式增长。如今腾讯的投资已演变为“只求共生,不求拥有”,甚至有些“宁可投错,不可错过”的意味。

腾讯相对重视早期投资,在各个领域都进行了试水,且大多不参与具体业务操作。除了社交和娱乐业务外,其他业务包括电商、新零售、O2O等基本都靠资本流量赋能。根据IT桔子统计数据示,腾讯在2017年投资的125家公司中,有40%的投资事件发生在种子/天使轮、A轮等早期阶段。而阿里在种子/天使轮、A轮等早期阶段的投资事件占比为20%左右。

对于腾讯而言,借助资本和流量优势,可以快速推动早期项目成长,并在资本市场得到认可,进而获得高额回报和长期营收。与此同时,先财务后战略的投资路径,也避免了在行业形势模糊下的资源内耗。

“赌赛道”是红杉中国投资的经典章法,在投资上腾讯也呈现相似的风格。在腾讯大投资版图下,不少被投公司之间既有合作也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例如在医美领域腾讯投资了更美和新氧,直播领域的斗鱼TV、龙珠直播,医疗领域的丁香园、挂号网,社交领域的知乎、朋友印象,而这些业务也与腾讯自营产品存在竞争关系。

腾讯的全赛道打法在直播领域尤为明显。在同时押注虎牙和斗鱼,成为游戏直播行业的最大赢家之后,腾讯仍在社交娱乐领域拓展自己的直播版图,并为这场激烈的内容+短视频之战储备弹药。

与虎牙、斗鱼为腾讯外部产业投资标的不同,NOW直播是腾讯自有直播平台,也是腾讯公司级产品。除此之外,在腾讯的直播版图里,还有专注于电竞游戏的企鹅电竞,专注互动娱乐的花样直播不同类型产品,内部流量和资源加持,外部进行战略投资,成为腾讯的经典打法。

和“赛马机制”一样,赌赛道的投资方式无疑会增大投资成本,自营和外部投资标的,以及同类投资项目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但从投资角度而言,却能避免错失机会,尤其是在企业产生合并后,还能成为受益者获得稳定资本回报。

“腾讯需要的就是一种战略确定性以及不对其行业地位造成伤害(的结果),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公司战略确定性每提高1%,带给它的价值就远超投资收益。”互联网观察家尹生的观点道出了腾讯投资本质。

投资突围、资本防御对于腾讯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对于一家拥有20年历史的科技公司而言,企业的生长和自我进化创新能力则是更大的命题,下一个20年,腾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