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陷集资风波,谁来当养成系综艺节目的管事家长?

互联网
阅读:
2019-08-05 02:13:10

导语:从C位出道到土创凉了,创造101只用了半个月时间。究竟,谁该为这场集资风波买单呢?

6月23日,《创造101》决赛收官,历时4小时的直播迎来6300万人观看,包括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在内的11位少女以火箭少女组合出道。但随之而来的,并非爆红,而是纠纷——吴宣仪粉丝头目卷款潜逃喜提海景房的消息,开始在网上不胫而走。

7月11日,《证券日报》发布报道《创造101选手公开集资超4千万,组织者跑路喜提海景房》,且有网友爆出,火箭少女取消录制《快乐大本营》的消息。

从“C位出道”到“土创凉了”的舆论转向,《创造101》只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但集资风波究竟是真是假?谁该为集资风波负责?

粉丝“爱的供养”如何催生偶像养成?

追根溯源,养成系综艺节目风靡全国缘起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作为国内选秀综艺的鼻祖,《超级女声》开播阶段收视率高居不下,2005年总决赛期间创下当时中国任何节目都未曾到达的高度——12%的收视率。

比赛期间,在限制1人15票基础上投出高于3000万票的票数。全民投票的概念第一次冲破娱乐圈层,成为社会热议词汇。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等人一夜爆红,成为娱乐圈第一批票选而出的超级偶像,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

但随后的《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选秀节目的扎堆,都再也没有超越2005年的盛况,逐渐陷入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明星歌唱类节目、相亲类节目与明星挑战类节目。

直到2015年,受日韩造星文化、互联网普及、新一代年轻人成长等诸多影响,面向年轻受众的《燃烧吧少年》《夏日甜心》《蜜蜂少女队》《国民美少女》等偶像养成节目再度出现。在2018年的《明日之子》《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的热度加持下,偶像养成综艺节目再度到达巅峰,形成“全民制作人”的全新概念。

全民制作人,美其名曰“全民偶像的制作人”,需要承担着帮助偶像出道、维护偶像形象等责任。最直接的体现在于,通过金钱的消费来获得偶像的曝光与名气的积累。这种消费,被称之为“粉丝集资”。

其实,早在超女快男时代,集资一词就早有出现。但大多集中于初级的接机、应援、礼品、公益等范畴,在快男时代,延伸至“为偶像赎身”,多年前张杰粉丝为其筹款百万赎身就引起广泛讨论。近些年的TFboys每每刷新业界的时代广场广告屏、地铁包场与杂志高销量,也都得益于粉丝的集资应援。

甚至,畅销书作家郭敬明的早期的系列电影也得益于粉丝的追捧。根据《小时代》的内地首次公映观影数据显示,影片公映单日拿下7300万元票房,打破当时国内2D电影首日的记录。

粉丝经济成为各方盯着的“香饽饽”,品牌方与投资方都认定,只有具备足够多的粉丝、只有粉丝具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偶像才值得被赋予商业价值。

这种粉丝价值被直接用来变现缘于2012年SNH48的女团出道,最大化挖掘来自今年年初的《偶像练习生》和之后的《创造101》,投资方与节目组鼓励粉丝购买定制卡点赞、购买会员投票、购买品牌赞助产品投票等,用消费铺桥搭路,送偶像出道。

《证券日报》相关报道提供数据显示,进入《创造 101》最终决赛的 22 名选手中,有9位集资金额超过百万元,截至决赛当日,其公开集资总额超 4000 万元。

a243b6fd04bedea34452ed3ad99a5372_1532047434.jpeg    

从应援文化到为偶像赎身,再到集资出道,互联网的发展与娱乐化的趋势,让粉丝集资变得越来越频繁、疯狂和难以把控。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吴宣仪“粉头”真的“喜提海景房”了,但巨大金额的款项何去何从,确实缺乏相应的使用凭证与公开信息。

这次被爆出的创造101集资风波,不是第一个粉丝集资风险事件,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创造101集资风波,谁来买单?

可屡上热搜的集资风波,究竟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又涉及到哪些关键人物?究竟该如何监管呢?

从法律角度出发分析,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按照法定程度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券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娱乐法团队合伙人纪玉峰律师就曾表示:“集资实质上是一种集资消费,并不存在向粉丝承诺保本付息的情况,没有利诱性,因此在根本上没有引发金融系统风险的可能。”可见,从法律层面,粉丝应援集资并不违法。

在集资过程中,粉丝团的管理者,也称“粉头”的人是其中的关键人物。粉头一般会负责收集现金、物资再进行统一分配到不同用途中。在这个过程中,“粉头”存在见利忘义、卷款潜逃的可能性,难以避免出现诈骗行为、侵占公共财产行为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在豆瓣、知乎、微博等社交网站上,更有粉丝爆料,部分粉头会强迫粉丝缴纳会费,若未缴费,则无法参与应援活动等。

这种失控现象在娱乐圈内并不少见,本次的创造101风波也起源于网传吴宣仪粉私头目侵占集资款项,喜提海景房的丑闻。

5454a79c4a237d1e5dd7572725fa9a7c_1532047434.jpeg 

那么,平台,经纪公司,明星,或是粉丝头目,谁该为这个结果负责?

答案显而易见。在这场疯狂的全民狂欢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甚至是粉丝自己,人人都该是结果的负责方。

平台从趋利本性出发,360度花式赚钱,是商业投资回报的运营与效率,无可厚非,纯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平台能否利用信息的封闭性、权力的集中性来暗箱操作,使得粉丝的钱就算花了也白花呢?

广电总局、地方财务部门、平台内部监管部门等都应该承担起“监督、监管公开公示”的职责。经济公司与偶像为了出道,只能不停呼吁粉丝pick自己,送自己出道,甚至经济团队会鼓励“粉丝头带节奏”等,在无形当中助长了平台的贪婪,鼓励了粉丝的不理性消费。意识到集资行为的风险,及时介入或阻止该行为是明星与经纪公司的职责所在。

6月底,因《镇魂》爆红的朱一龙,因为要参加《快乐大本营》录制,他的粉丝一夜集资58万元,集资当晚就出现粉丝质疑:不会捞一笔就跑路吧?所幸,朱一龙工作室意识到风险所在,将所筹应援费用全部退还参与的粉丝。

657610b6bc6d7c574a33ac7d31e7f5fd_1532047434.jpeg

粉丝自身通过不值得信任的渠道进行筹款等,导致大额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除了监管机制上的问题外,个人的是非判断能力、渠道选择能力、信息辨别能力都有待提升。且粉丝们长期受骗却不采取维权措施,也让部分心存侥幸者不惜顶风作案。

其中最受争议的,恐怕就是部分存在利益纠纷的“粉头”。在面对巨额集资款项时,如果动了贪念,非法挪用、占用或是利用集资进行欺诈,则难逃道德与法律层面的追责。

严控选秀节目,意不在打击粉丝经济

7-8月份是中国学生的观影集中期,综艺节目数量在暑期呈现井喷式爆发,仅2018年7月就有4档大型音乐综艺播出。广电总局颁布严格的禁秀令,并非突然。

从偶像练习生出道后,活动门票被黄牛炒到2万+一张,到范丞丞在微博上发付费照片一夜进账480万元,偶像明星一夜成名带来的经济收益是普通人数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努力都无法到达的高度,不可避免让年轻人产生不平衡心理。

而创造101中一直饱受争议的杨超越,凭借着“全村的骄傲”“村花”头衔,比赛全程舞姿生硬、歌唱走调却仍挺进决赛。“不用努力也能得第三”的锦鲤式调侃刷屏朋友圈,传达了一种“不奋斗只卖惨”的人生观。

最让广大群众无法接受的是,这些靠着粉丝的力量出道、成名的偶像,并不一定拥有正确的三观。他们的一言一行对于粉丝的作用强大,如若不加强管理、严格审核,再发生类似于PG One传唱低俗歌曲、行为不当,对青少年产生恶劣影响的事件,就为时晚矣。

所以,在集资风波中,从平台到偶像到粉丝以及粉丝头目,每个人都应该为结果失控而负责,只有从制度上真正做好前期预防,如设置多人管账、使用账目需要多人配合、每天公开集资来源与资金去向等;在中期监管中,众筹平台、粉丝会监管人员、偶像自身都应该发挥其作用,号召粉丝理性集资、科学应援、严格审账、严控流动;在后期复盘中,对于未使用的资金及时公布金额、后期使用规划等,配合平台做好后期退款、处理与公示等工作,才能真正做到“集资无风险”。

但我们更应该意识到的是,集资风波看似是一场围绕资金去向展开的社会大讨论,实际上是全社会对于理性追星、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场期待之争。粉丝经济本无过,由超级偶像与影视作品所带动的经济产业发展,同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但过度的消费必然导致行业进入恶性循环,不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包括养成系综艺节目在内的各类综艺节目自身的丰富内涵与社会效益,不仅要从原创内容提升、主题健康升华、注重用户互动等方面着手,更要恪守传媒道德伦理,传达向上、向善、向美的主流价值观,当好主流文化的“播种机”、时代船舶上的“瞭望者”与青年健康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