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为何“被迫”上市

互联网
阅读:
2019-07-02 12:06:36

导语:?成立十年有余,Uber的上市终于甩开了盈利的包袱。当地时间周一,Uber的CEO达拉·科斯罗萨西表示,公司计划在明年下半年启动首次公开招股(IPO),但在此之前公司不需要实现盈利。

成立十年有余,Uber的上市终于甩开了盈利的包袱。当地时间周一,Uber的CEO达拉·科斯罗萨西表示,公司计划在明年下半年启动首次公开招股(IPO),但在此之前公司不需要实现盈利。然而看似自信的Uber也有自己的无奈,投资者的耐心越来越少,上市不能再拖,Uber能够选择的就只有迎难而上了。

  01

不盈利上市

“与实现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盈利相比,我现在更专注于如何创造正向现金流”。在科罗拉多州阿斯彭举办的《财富》科技头脑风暴大会上,科斯罗萨西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现金流的重视,而这也意味着Uber无需在2019年下半年上市计划实施前保持盈利状态。

滴滴的这十年,始终与烧钱挂钩。据了解,自Uber2009年成立至今,烧钱总额已经超过107亿美元。去年第三季度的亏损接近15亿美元,很可能直接将2017年的赤字推高到32亿美元。这样的情形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回暖,数据显示,Uber上季度营收为25.9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0%,亏损方面也由去年的8470万美元变成了盈利24.6亿美元。

但这种扭亏为盈的转变却让Uber高兴不起来。Uber的盈利多了一丝断臂自救的苦涩,去年11月,Uber先是把在俄罗斯市场的业务卖给了当地的共享出行公司Yande。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紧接着,2018年3月,Uber再度败走东南亚,将当地的业务拱手让给了新加坡打车平台Grab。两次业务的剥离让Uber的收益增加了30亿美元。

大打烧钱战的Uber错了吗?答案或许令人有些意外:相比盈利,对于这种科技公司来说,现金流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指标。据了解,Uber在前六年的声明里,现金流都为负,且存在亏损,但在这种情况下,再投资金额仍在不断增加。直到第七年,Uber的现金流才变为正向,随后加速增长。

“只要现金流不断,公司就不会死”,自媒体大咖网创始人冯华魁一语中的。冯华魁解释称,对于一个科技公司而言,前景比盈利更为重要。而前景又与现金流挂钩,一个公司只要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就可以不断地开拓新的板块新的业务,而不仅仅把他变成所谓的盈利,这样一来,现金流就成了评判一个公司好坏的标准。

  02

坐不住的投资人

不看盈利看现金流,科斯罗萨西这句话多少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除了台下的听众外,他更想将这个消息传达给的其实是Uber背后的资本大佬——投资人们。过去的这些年,Uber融资的消息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传来,沙特主流基金的35亿美元投资,高风险贷款市场的10-20亿美元融资……

资本市场的耐心快被消耗殆尽了。由于今年1月,Uber争议不断的创始人卡兰尼克套现14亿美元出局,软银便成了Uber最大的股东。紧接着,软银直接对Uber注资了12.5亿美元,而作为本次交易的一项协定,Uber董事会也向软银承诺,将在2019年启动IPO。

卡兰尼克时代的Uber让股东痛苦不已。过去卡兰尼克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Uber并不着急上市,甚至越晚越好。但由于推迟的IPO和限制股票出售,很多拥有公司股份的Uber股东和员工都难以退出、变现。一朝拿下Uber的软银便将矛头对准了这一点,先是制定明确的上市时间表,再是扩张董事会席位为软银进驻提供渠道以及实行同股同权制。

Uber亏得起,但投资者们亏不起了。在过去10年间,北美只有一家科技公司的年度亏损额高于Uber去年的亏损额。如今,上市已经箭在弦上,另类CEO也已经出局,是时候出手Uber了。冯华魁认为,Uber的业务已经成熟,融资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且无人驾驶之类的东西未来三到五年间可能都无法规模性实施,投资人已经等不起了。再加上对管理层进行了洗牌,出于市场前景的考虑,上市是最好的结果。而且像滴滴这类竞争对手如果先一步上市成为共享第一股的话,也会使Uber的估值处于被动。

  03

Uber的“痛点”

Uber已经支撑不动自己庞大的身躯了。今年3月,东南亚长达五年的烧钱大战让Uber身负内伤,最终落得个惨淡离场的下场。无独有偶,2016年,同样的戏码在中国也曾上演,与滴滴的10亿亏损大战结束后,Uber将中国市场拱手让给了滴滴。这样的结果正是出于卡兰尼克此前扩大规模、忽略盈利的核心。

与科斯罗萨看重现金流不同,卡兰尼克更注重的是规模。卡兰尼克曾在采访中透露过自己的想法:我们就像八年级学生,我们还在上初中,因此当有人告诉我们需要去参加舞会时,似乎显得早了点儿。等我们上高中以后,再开始谈论这些事情吧。

收缩市场省下的精力将被用在另一个方向。今年6月,路透社的消息显示,Uber宣称将在欧洲上线共享电单车业务,而此举也被解读为Uber试图扩张出行业务版图,并与欧洲地方监管部门和解的一种举措。但去年9月,由于“Uber存在对司机背景审查违规、司机健康状况证明获取方式不恰当以及通过秘密的‘灰球’”软件躲避监管机构对其应用的访问等行为”,英国伦敦撤销了Uber的运营牌照,给了Uber当头一击。

数据显示,2015年Uber在英国市场就已经处于盈利状态,该年的利润已经达到了183万英镑。盲目追求规模的代价已经显现,此后,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的相关部门相继要求Uber关闭其部分业务。

而这还只是Uber不愿上市的冰山一角。持续扩张的规模让软银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软银在最近投资Uber的同时,也维持了对Uber此前690亿美元的估值。但这个数字却招徕了业内人士的质疑,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著名估值专家Aswath Damodaran曾毫不留情说Uber远远不值这个数儿。据他缜密的调研结果,Uber估值仅有234亿美元。

上市意味着巨额亿估值背后的泡沫将会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众人面前。18年前互联网泡沫破灭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人们在吹起科技股的同时也开始担心,它是否会重蹈曾经的覆辙。而今,遍地独角兽的时代,“科技泡沫”的声音越来越多,Uber也自然成了其中的一员。

更让Uber觉得骑虎难下的还是在与其竞争对手之间的博弈中如何取得上风。Uber与他的对手们都在赌,赌谁先上市,谁就先暴露自己的弱点。17日,滴滴传来再次获得5亿投资的消息,而此前也不断有信息透露出滴滴最早今年下半年就要上市。比Uber提前上市能够让滴滴获得非凡的荣耀,但上市之后不得不披露的数据也意味着将自己的软肋和盔甲一并展示给对手,而这样的困境也同样适用于Uber。如今,2019年的期限近在眼前,Uber能给投资者一份满意的答卷吗?

标签:Uber 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