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青腾未来文创学堂开学了!何平、侯光明、于冬、严锋等导师现场授课

互联网
阅读:
2019-12-21 18:21:57

6月14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前两天,一场聚焦文创产业及发展的思想盛会正在进行。台下听课的“学生”里,有《凯叔讲故事》创始人王凯、超体文化合伙人蒋昌建、乐元素创始人王海宁、快看漫画创始人陈安妮等等,这些都是当前中国文创领域的头部创业者,他们的项目总估值已超过1100亿元。

台上依次亮相的导师阵容也非常抢眼。中国著名编剧、导演、监制兼制片人何平,腾讯视频总编辑、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王娟,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美国CAA Global CEO Steve Hasker,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黄建新,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Thierry Frémaux等来自业界、学界的知名人士,此次都以导师的身份进行现场授课,让学员们享受了两天精神大餐。

以上正是青腾大学“北影-青腾未来文创学堂”首次培训的现场。作为一个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文创领军人物、推动中国文创生态升级的平台,北影-青腾未来文创学堂在6月13日正式迎来开学。而在6月14、15日的首次培训课上,导师们分别从文创行业的不同角度,为学员们做了极具行业洞察力及前瞻性的分享和阐述。

何平《电影艺术与电影产业》

“中国电影的困境,就是学什么什么都不像。”

 

“为什么戛纳电影节可以给日本电影五次金棕榈,而不给韩国一次?”中国著名编剧、导演、监制兼制片人何平用一个问题难住了在座的学员,“因为日本电影成为了「蒙太奇」、「长单镜」两大学派之外的,非常有自己审美特质和视听觉艺术的另一种小的美学派别。而韩国电影并没有突出的特点,总体是对好莱坞的模仿。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批评中国一些影视作品盲目学韩国的原因。” 

何平认为,拥有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是电影创作的重要部分与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创造出不可替代性。他表示,不只是电影,创业者做开发、做内容、做平台,最好也做出唯一性。

何平认为中国影视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走进了“好故事大于天”的误区。我们能记住的是什么故事呢?最后记住的只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能造就大IP的是什么呢?也是人物。所以,如何平所说,电影最重要的不是故事,是人物。

在谈到中国电影产业时,何平直言,中国电影还不具备完整的产业生态,缺少银行、保险、统计等等产业必备条件的充分介入,被活生生搞成了博彩业。中国电影制作要想有一片稳定发展的土壤,仍需时日与努力。

于冬:《中国电影的创新探索之路》

“一手抓规范市场,一手抓创作原创性,中国电影用五年时间达到800亿票房没有问题。”

 

 

谈到目前电影行业面临的改革,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表示,正因为国家对电影行业重视,电影人也要对自己要求更严格,想要保持未来三年百亿增长,就要狠抓电影市场规范。

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于冬是看好的,他也丝毫不掩饰自己要与“好莱虎”PK的决心。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于冬近几年陆续用国产优质主旋律作品向占据各大院线的“好莱虎”发起进攻。如何将老电影重新焕发生命力?如何用国家意志唤醒大众情怀?如何向旧题材里注入新元素、新技术?于冬告诉大家,他会带领博纳继续摸索并实践这些想法。

谈起博纳从纳斯达克退市,于冬坦言,自己搞明白了一个道理,比起依赖资本,注重自身发展会让企业更加稳固。

李骁军:《读人的艺术》

“读人这个巨大的话题,基本上算是伪命题。”

 

对于创业者而言,人是根本要素,而对于文创创业者来说,找到优秀的人才更是重中之重。对于自己要做的这个分享主题,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首先进行了自我否定。他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读人本事高,但很可能连最亲的人都没有足够了解。”

关于“识人的艺术”,李骁军从中国古代《易经》谈到西方心理学、认知学,并总结了不少经验。比如,中西方看人都是先凭外表做出初步判断,而在之后的往来中,中国人大多凭经验辨人,西方人则多靠理论来研究人的行为体系。

关于读人,李骁军还提到了一个共鸣点,就是自我认知与外界认知的差别,就如同你看到的镜子中的你,与外人看到的真实的你不一样。不过就像李骁军所说,最重要的不是了解自己,而是接受真实的自己。

侯光明:《电影及电影产业若干问题解析》

“互联网为中国电影产业升级提供了‘弯道超车’的道路。”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光明从国家战略和政策层面为学员们剖析了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创制、中国电影投融资和电影金融发展、国际电影节展运营分析、中国电影教育及人才培养等电影及电影产业的8个问题。在展开课题之前,侯教授首先为大家解释了电影是一种极具综合性的文化作品,中国在1905年就诞生了这种艺术形式。侯教授带领学员们回顾了电影的诞生史,讲述了好莱坞的兴起,从美国电影的繁荣聊到法国新浪潮,从当代电影聊到现代数字特效……

侯教授表示,从全球电影产业来看,中国电影目前只是新兴市场,在产量、观影次数等基本数据上远低于其他国家,在整个电影指数综合对比看来,我国的产业效益最低,但电影产业发展存在巨大潜能。在侯教授看来,中国电影应该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和机遇,运用大数据去预判市场、了解观众。在回答学员提问时,侯教授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北京电影学院极具中国特色的电影人才培养模式和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

Steve Hasker:《全球文创布局》

“秉持团队合作理念,为精英人才提供高效、有益的服务。”

 

Steve Hasker是世界最大的经纪公司、美国CAA Global的CEO,在本次课堂上,他通过中美娱乐产业趋势性对比,与大家探讨了两国各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Steve为学员分享了三个主题。

首先他表明,如今是前所未有的娱乐媒体大爆炸时期,走在该时代前列的中美两国,在各类媒体上花费的时间在迅猛增长。同时,他也对如今的影视、体育、游戏等行业趋势进行了分析,这其中谈到了大IP的号召力以及独立制作的悄然兴起。此外,Steve还针对品牌趋势为学员们做了分享,他提到当今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正在蚕食传统品牌传播的价值,明星网红对品牌变革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最后他还分享了CAA的业务布局、经营理念、未来的战略方向,以及CAA中国的最新进展。

严锋:《文创的流变:从媒介的变迁看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

“今天是一个跨界、媒介为王的时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发现》主编严锋从媒介角度为大家阐释了对文学艺术发展趋势的观察和研究。严锋教授从三个方向进行了分享。

严锋首先谈到了艺术在媒介方面的差异,他引用了德国艺术理论家莱辛的论述,认为不同媒介对于同一题材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文学擅长表现时间性的题材,而绘画擅长表现空间性的题材。随着艺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不同媒介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流变与媒介的短长。在艺术的媒介融合方面,严锋提到了如今的交互技术,他认为对交互性的需求古已有之,技术的发展则将其可能性进一步释放。关于艺术发展的趋势,严锋提到了VR。在他看来,VR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新的世界观,当然也会产生新的文化和艺术。

黄建新:《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讲故事是人类的高级本能和高级技巧,是人类群体聚合的内心原动力。

 

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黄建新在课堂上为学员们讲了一个“好故事”。他从自身经历出发,介绍了电影制片厂的运作机制以及旧时代拍电影的艰辛,并结合自己的从影经历,讲述了中国近代电影的重大变迁。

通过例举《龙门飞甲》、《杀死比尔》等电影,黄建新阐述了香港、美国电影与中国内地影业的羁绊,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了中外合作对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除此之外,黄建新还针对英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模式与原则进行了说明,让电影行业之外的人也能客观地去看待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短板。

说到拍电影“讲故事”,黄建新认为这是人类的高级本能与高级技巧,是人类群体聚合的内心源动力。要讲好一个故事,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读故事的人产生强烈代入感。此外,黄建新还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特点,以及电影艺术在互联网浪潮中的变革等。

Thierry Frémaux:《关于未来,关于想象》

 “电影面临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危机重重,同时又有很多人对它抱有非常高的热忱。”

 

来自电影诞生地——法国里昂的Thierry Frémaux,是戛纳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同时也是法国著名导演、演员、制片人。他用极富艺术与情怀的语言,与大家分享了关于电影的诸多感悟。在Thierry眼中,电影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诗意的表现,普通人也需要用艺术和诗去滋养人生。但现在电影面临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危机重重,但同时又有很多人对它抱有非常高的热忱。

Thierry认为,电影并不惧怕危机,因为电影自诞生起就不断面临各种危机。它接连经历了战争、电视、英特网等的冲击,却依然昂然前进,不断发展。

在Thierry看来,电影同时又是幸运的,它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热爱者、追随者,如今还有Netflix这样的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平台,填补了大片和小成本独立制作之间的创意电影人市场。它们制作出了非常棒的电影,但目前还无法在电影院播放,只能在Netflix频道和电视上观看。Netflix也会邀请一些著名的电影导演,拍一些别人不愿出钱拍的电影,也会出资修复一些老电影。

在谈到为什么号召举办电影节时,Thierry认真思索之后说道,“电影节就是要凸显电影的特色,而且让观众能够再次回到电影院的大屏幕里去观赏电影艺术形态的呈现。”